18866829666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产权法规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2015年3月10日  山东济南商标律师   http://www.ip-lvshi.com/
发布部门: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鲁政办发[2007]87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山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山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以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和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渗透性、高倍增性和高带动性,对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对于增强我省综合实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根据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制订本规划。
  一、“十五”以来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十五”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对调整全省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
  (一)高技术产业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十五”以来,全省高技术产业进一步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强化特色,优化结构,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6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494.3亿元,年均增幅达到37.5%,在全国的位次由第8位上升到第5位,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2500亿元和122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完成64.8亿美元,年均增长60%以上,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例由5.8%上升到9%。高技术产业总体实力明显增强,有力地拉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
  (二)高技术产业化迈出较大步伐。“十五”以来,我省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围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以重大高技术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和省级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其中,争取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51个,总投资180亿元,争取中央财政投入9.3亿元;实施省级产业化推进项目50多个,总投资10亿元;审批、备案并协助落实建设条件,促进实施了100多个省级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通过这批项目的建设,促进了一大批高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培植了一批高技术名牌产品,壮大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为我省高技术成果转化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成效明显。全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着力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产学研联合,大力实施产业技术和工程研究创新工程,创新基础能力显著提高。2006年,全省建设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0多家、工程研究中心6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67家。科技服务体系蓬勃发展,目前全省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2万家左右。“十五”以来共取得国内专利累计申请12.5万件,累计授权6.0万件,发明专利申请2.1万件。培植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累计完成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创新项目310多项、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50多项。
  (四)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省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电子产品制造、软件、信息网络等产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省信息产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167.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0.6%,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824.5亿元,年均增长39.3%和23.3%。软件产业发展迅速,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含产品、服务和系统集成),年均增长超过50%。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已成为发展信息产业、加快网络经济进程和全省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五)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迅速发展。我省立足资源优势,加大开发力度,抓住有利时机,把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向深层次、高附加值、高技术领域拓展,有力地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产业,开发生产了一批国家一、二类新药,涌现出一批生物制药企业;大力开展高效、优质动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和产业化,带动了全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取得重大进展,以玉米芯为原料开发生产的功能糖产品已实现产业化。新材料产业,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在电子新材料、高分子材料、特种陶瓷材料、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金属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新能源产业,加大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洁净煤与煤气化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取得阶段性成果;核能发电项目进展较快,风能、地热能的利用也有了较快发展。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民用航空等领域也得到较快发展。
  (六)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显著成效。重点选择了纺织、轻工、建材、化工、机械、冶金等行业,运用高技术改造嫁接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取得显著成效。利用信息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传统产业的设计、制造、管理和自动化控制水平。全省已有90%以上的机械、服装企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部分骨干企业应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大部分企业采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oa),部分大型骨干企业采用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加大了高技术对传统农业和传统服务业改造的力度,促进了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七)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按照增强高技术产业的聚集度和培植具有区域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围绕同类产业和产业链,我省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建设了济南软件、青岛海洋生物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禹城功能糖、济南和德州太阳能、青烟威电子信息、淄博工程陶瓷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技术产业基地。这些产业基地的形成,有力地带动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全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亮点,为“十一五”期间继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十五”期间,尽管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存在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技术产业化程度低,产业规模偏小,高技术产业实现产值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7%;高技术人才匮乏,现有人才政策不配套;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产业聚集度低,产业集聚效益和行业竞争力偏低;高技术产业化投入严重不足,政府、金融、创业投资等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二、未来发展环境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技革命日新月异,高技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高技术产业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发展机遇。
  一是世界高技术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十一五”时期,全球信息产业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将使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产业。生物产业在经过长期的研究开发积累后,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全球生物产业将快速增长。正在快速崛起的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产业将带动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世界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二是全球范围内技术与产业转移步伐日益加快。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秩序正处于深刻调整过程中,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为保持其优势地位,寻求更低廉的成本和更广阔的市场,在控制核心技术的同时,以多种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成熟技术和过剩的生产能力。我省是沿海省份,濒临韩国和日本,承接国际技术与产业转移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三是国内市场对高技术产业存在巨大需求。我国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均需要高技术的强力支撑,经济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对资源和环境的沉重压力最终需用高技术来解决。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均需要高技术。此外,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同样需要高技术产品。高技术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四是国家和我省已形成了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当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国家十分重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政策,加大了资金投入。我省将高技术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战略性产业,为高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时期,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技术壁垒、反倾销等方面的一些措施对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约束进一步增强。我省长期以来建立在技术引进和仿制基础上的产业发展模式将面临严峻挑战。二是用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繁重。我省高技术产业比重偏小,传统工业所占比重过大,整体层次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仍十分繁重。三是国内先进省市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我省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国内发达省市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已经具有较高的聚集度,在吸引全球产业转移方面形成了较大优势,给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坚持“自主创新、着力应用、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国际合作”,重点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推进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我省高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使高技术产业逐步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创新发展思路,统筹高技术产业发展。继续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着眼长远,着力推动生物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和绿色环保等产业,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和水平。
  2.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各地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对产业关联度高、渗透和辐射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强技术集成,实现技术突破和技术跨越,加速产业化,形成山东高技术产业的优势和特色。
  3.自主创新、着力应用。立足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发关键技术,研制重大装备,强化推广应用。
  4.市场导向、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对高技术产业的调节和推动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的优化。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推动高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5.引进吸收、国际合作。立足于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引导外资投向,加强技术合作,开拓海外市场,推进跨国经营,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地参与国际分工。跟踪国际发展的新趋势,强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6.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立足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把产业集聚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途径,加快产业向优势区域和中心城市的集聚,建设特色高技术产业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延伸完善产业链,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到2010年,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8300亿元,年均增长35%,占全国高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占我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10%以上。
  ╠╠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掌握一批事关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数量翻一番,自主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占全省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力争达到40%以上,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出口额)争取提高到15%左右,建成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关键技术装备研制能力明显增强。
  ╠╠国际化水平。高技术产业国际化取得新进展,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50亿美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的16%。其中,出口135亿美元,年均增长20%,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15%;进口115亿美元,年均增长25%,占外贸进口比重达到18%。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骨干企业,利用外资的水平不断提升,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有所增强。
  ╠╠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高技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大幅提升,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十亿、百亿元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在优势区域、主要中心城市形成若干创新能力较强、产业链较完整的产业集群和基地。
  四、主要任务
  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必须着力抓好加快高技术产业化、提高创新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集聚三个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产业化示范项目、产业技术和工程研究创新平台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我省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到2010年,扶持300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0家;培植10个特色产业基地。力争对以上“321工程”建设的政府性资金投入累计达到20亿元,吸引社会投入1000亿元,新增高技术产业产值2000亿元。
  (一)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产业化是高技术研发和应用中试以后的阶段,建设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重点支持以关键技术工程化集成、示范为主要内容,以规模化应用为目标的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项目,以推进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扩大规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结构调整项目,通过省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培植,带动我省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实施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实施集成电路和软件、光电子、数字音视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新能源8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扶持300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其中国家级100个、省级200个,促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做大做强。
  (二)产业技术和工程研究创新平台工程。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是行业高技术产业化创新平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根据建设创新型省份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为目标,在若干高技术领域,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综合实力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建设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并进一步培植成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使其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开放式的行业高技术创新平台。同时,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争取更多的企业技术中心进入国家级行列,使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形成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重点支持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通过建立工程化研究、验证的设施和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培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加快高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到2010年,培育重点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各10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0家,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家。
  (三)高技术产业基地培育工程。围绕同类行业和产业链的集聚而形成的产业基地,是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增强产业集聚效益、扩大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优势、迅速促进某个行业和领域发展的必备条件。要按照国家提出的发展重点,结合资源和技术优势,以产业链为基础,有选择、有重点地培育产业优势明显的聚集区,通过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重点支持,推动其产业规模快速膨胀,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形成纵向同行业不同产品的集聚,纵向产业链上下游产品集聚的发展格局。重点建设齐鲁软件产业基地、青岛海洋生物国家级产业基地,以及禹城生物制造、青烟威电子信息、济南和德州太阳能综合利用、济宁生物医药、烟台果蔬深加工、淄博新材料、威海珍稀水产品工厂化育苗、沿海海水淡化等10个产业化基地,争取经过几年的培育,使其成为地方特色明显、产业发达、竞争力强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力争再有2个进入国家级产业基地行列。
  五、重点行业
  (一)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围绕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力争到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年均增长20%,其中,软件及系统集成1000亿元,年均增长30%;信息服务业1000亿元,年均增长30%。
  发展重点:一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进一步发挥现有优势,重点发展高性能计算机及外围设备、高速宽带网络与通信产品、集成电路、高智能信息家电、新型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和汽车电子7大高技术领域,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电子信息产品和企业,尽快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二是软件产业。要落实好国家发展软件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应用软件为主体,积极开发基础软件,重点发展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和应用软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各类软件。鼓励有实力的软件企业发展外包业务,积极承揽国际大型软件工程。积极支持齐鲁软件园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发挥人才、资金、技术的聚集效应,真正成为软件企业研发和产业化基地。青岛、威海、烟台软件园区也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技术、资金和人才,形成规模,提高层次。三是信息服务业。加快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数字内容产业,鼓励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业加工生产数字化产品,提供网络化内容增值服务;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我省文化特色的中文信息内容供应商,使其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继续加快发展电信服务业、广播电视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批网络接入服务商(isp)、信息内容服务商(icp)和信息应用提供商(asp),推动信息服务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商业化方向发展。四是大力推进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7个国家级产品产业园和以胶济铁路沿线城市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带建设,建成与胶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格局,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聚集度,加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五是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积极推动节能、降耗、环保信息产品和信息系统,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自动化和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金融、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村、农业、农民中的应用和普及,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生物产业。
  我省生物资源丰富,发展生物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抓住国家实施生物经济强国战略,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的有利时机,重点围绕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轻工与食品、海洋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建设生物产业强省。
  发展重点:一是围绕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点支持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高技术在动植物品种选育领域的推广应用,结合航天、辐照等技术,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性专用小麦、专用玉米、牛、羊等动植物优良品种。同时,积极推进微生物发酵及分离、纯化等技术的应用,研制开发一批新型肥料、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及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注重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与生物技术的集成,不断提高全省设施农业的水平和效益。二是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针对目前国内重大疾病,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培植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提升创新药物的研究能力。建设实验动物生产繁育供应基地和动物实验基地,提高实验动物的等级质量。三是扩大现代生物技术在传统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加强细胞融合、克隆、组培脱毒等技术在选育中医药优良品种中的应用,积极完善中药种植gap、生产过程gmp标准体系的建设,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四是结合轻工、食品产业的发展,以开发多功能、保健食品为重点,加快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档次和产品附加值。五是重视高效能生物质原料的育种和种植。充分利用我省盐碱地、山坡地、沙荒地、池塘等土地,大力培育和种植各类高产淀粉质、纤维质、油质、水生等植物新品种,为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奠定基础。
  (三)新材料产业。
  重点围绕国防、电子、机械、化工、冶金等领域,加大对工程陶瓷材料、有机高分子及复合新材料、电子新材料产业化的扶持力度,为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多功能的新材料。
  工程陶瓷材料:大力发展结构陶瓷、功能陶瓷2大类新材料及制品。以淄博、临沂为重点,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促其尽快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工程陶瓷材料产业基地。依托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加大对氧化铝、氧化硅、碳化硅、氮化硅等特种陶瓷材料的产业化扶持力度,发展一批高技术工程陶瓷材料及制品行业,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配套服务。
  有机高分子及复合新材料:充分利用我省乙烯、聚醚和氟化工等原料优势,以节能、轻量化、环保型、长寿命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品为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和配套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重点实施全氟磺酸离子膜及制品项目的建设,带动我省燃料电池、氢能利用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快建设新型高性能聚酰亚胺、高性能油田化学品等一批重点项目,推动有机高分子材料产业的发展。
  电子新材料:重点发展大规格硅单晶、镓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发挥在高亮度和蓝光半导体发光器件外延片和芯片制作技术的优势,尽快壮大led、激光器件和光电子材料的生产规模;开发钒酸钇、钨酸铅、大尺寸磷酸二氢钾等激光晶体生长及制品;推动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材料、光纤传感器等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充分发挥烟台在集成电路用金丝、高档电解铜箔、覆铜板、钕铁硼永磁材料、纳米电子涂层材料、液晶材料等方面已有的优势,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国内外知名的电子新材料产业基地。轻质合金材料,结合汽车、化工、航天航空和结构件的应用需要,推进高性能有色轻质合金的低成本变型加工、复杂有色轻质合金铸件成型等技术的产业化。
  (四)新能源和节能产业。
  大力应用高技术推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节能产业的发展,促进我省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展重点:一是生物能源。根据我省生物质资源特点和技术状况,积极开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成型燃料、工业化沼气等生物能源的产业化。重点是以利用甜高粱、木薯、秸秆等非粮食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以棉籽、油菜籽、废弃油及其他木本油料植物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以秸秆、农林业废弃物为原料压缩成型生产的生物质成型燃料,以有机废弃物开展大型工业化沼气的生产和利用等。二是积极做好新汶矿务局、兖矿集团、临沂久泰化工等企业的煤炭地下气化、煤变油、煤化工等重大成果的产业化,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益。三是加快发展以核能、太阳能、风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威海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能发电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依托骨干企业,加快对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光伏发电和电站、太阳能电池等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并进一步拓宽太阳能的应用领域。四是大力发展节能产业。围绕建立节约型社会,以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开发生产高效能设备,提高材料综合利用效率和废弃资源再利用水平。尽快制订高耗能高耗水行业标准,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加快节能产业的发展。
  (五)先进装备制造业。
  紧紧围绕山东半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选择行业急需、具有前瞻性、带动性和系统性的关键共性技术,以开发大型成套设备为重点,加大用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设备制造业的力度,推动设备制造业向模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围绕六大支柱产业和七个产业链,组织实施“十项重大装备”、“十项重大产业技术”产业化工程。十项重大技术装备工程是:新型清洁发电成套设备、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海洋化工及其装备、高技术船舶及配套设备、新型交通运输装备、现代农业装备、环境保护及检测设备、大型机械成套装备及配套设备、新一代流程工业成套技术与装备、高端数字及现代通讯设备工程。十项重大产业技术产业化工程是:农副产品绿色深加工、新型材料加工、轻纺材料制造、数控技术及网络化制造、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及制造管理集成、数字化管理集成系统和现代物流、智能仪表与传感器、高性能基础零部件设计制造、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新一代元器件及关键技术。通过实施“双十”工程,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公司、大集团,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水平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提升优化装备制造业整体素质,满足国民经济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
  (六)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海洋资源,发挥海洋科技强省的优势,加快培育优势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海水养殖业:培育和引进高产、优质、高抗逆的海水养殖新品种,积极向生态型、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施规模化苗种繁育、设施化养殖、清洁及无害化养殖等重点项目,提高名优高效珍稀海产品养殖比例,培植一批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积极推广海水产品的保活、保鲜、精深加工技术,培育一批海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海洋生物产业:重点加强医药、食品、农业、日用化工等领域的产品开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生物材料、保健食品、新型蛋白源等海洋生物制品,建设一批海洋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着力开发一批治疗重大疑难疾病的新型海洋药物,尽快实现产业化,力争使海洋药物成为我省医药领域的新特色。海洋化工产业:充分发挥我省海洋油气资源和盐卤资源优势,依托我省骨干石化企业开发油气资源深加工产品,形成从炼油到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的产业链条和优势产品系列;依托有创新能力的盐化工企业发展钙盐、镁盐、钾盐、溴系列产品等,以产品优势形成产业优势。海水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围绕电力、造纸、医药等产业及城市生活用水,规划建设一批海水淡化项目,开展海水冷却和滩涂海水灌溉农业等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的研究。
  六、政策措施
  (一)完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高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按经济规律引导地区间、产业间的分工协作,完善专业配套。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支持高技术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完善促进高技术产业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在项目审批、土地征用、贷款、税费减免、企业上市等方面进一步给予政策扶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严肃查处侵权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创新的合法性和积极性,为企业公平有序的竞争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完善产业技术标准体系,鼓励自主开发、修订和完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产业技术标准。鼓励产学研联合开发重要技术标准,支持企业、社团自主制定和参与制定国际技术标准。加大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制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将我省产软件、计算机、生物医药等自主创新产品纳入到财政性资金优先采购范围。在政府采购中规定采购中小企业产品的合理比例,扶持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成长。
  (二)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发展高技术产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一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重点支持一批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院所,提高研发能力。加强科研机构与高校设施资源、人才资源的有机结合,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为载体,联合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新型联合体,加快培植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为产业技术创新搭建平台。编制创新能力基础建设规划。三是积极推进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加强创新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和运行机制建设,通过示范带动,规范服务市场,增强服务功能。推动科技咨询、技术产权交易、风险投资等服务平台的发展。
  (三)以人为本,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人才资源是第一宝贵资源,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继续贯彻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尽快建立起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一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积极选派省内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到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培训和深造,进一步提高人才素质;省内重点院校要根据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增设新学科,培养新人才,满足高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大中型企业要根据各自需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和专业培训。二是加大海外、省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海内外技术人才专家库,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壮大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形成人才积聚效应,积极吸引我省高技术产业急需的领军人才、骨干人才。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科技人员予以重奖,积极试行年薪制、风险抵押、持股经营、期股(权)等多种分配方式,充分调动广大技术和管理人员从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四)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高技术产品出口项目等提供贷款,给予重点倾斜。各级政府要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商业银行对国家和省级立项的高技术项目,应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及信贷政策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支持保险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财产、产品责任、出口信用等保险服务。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完善创业投资法律保障体系。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发展,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允许创业投资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债权融资方式增强投资能力。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进一步完善省内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支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产权交易,逐步建立起灵活快捷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高技术产业的外向度。
  积极扩大高技术贸易。鼓励高技术产品一般贸易的发展。金融机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应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外汇管理部门应充分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海外投资的用汇需求。提高产业国际合作水平。鼓励和引导高技术跨国企业在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等。鼓励企业全面开拓海外高技术市场,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到海外进行战略性投资,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并购国外研究开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加快国际化经营,参加国际技术联盟。
  (六)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政府引导和推动机制。
  加大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规划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级发展改革、经贸、科技、财政、信息、教育、质监、知识产权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整合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等各项省级财政性专项资金,形成合力。积极组织实施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加大省配套资金投入力度,争取国家产业化专项和产业技术资金更多地投向山东。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发布山东省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领域指南,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完善高技术产业统计体系。加强生物产业、新能源等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研究。做好规划的考核、评估和修订工作,适时总结规划实施情况,并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要求,调整国民经济信息化、生物产业等专项发展规划的有关内容。各市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具体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
     




文章来源: 山东济南商标律师

律师:黄学国 [济南]

山东知圣律师事务所

联系电话:18866829666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http://www.ip-lvshi.com/art/view.asp?id=812557741699 [复制链接]
All Right Reserved

山东济南商标律师


Copyright@2024 法律咨询热线:18866829666 网站支持:大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