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6829666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产权法规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5年3月10日  山东济南商标律师   http://www.ip-lvshi.com/
发布部门: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深府[2002]190号

    《深圳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三届六十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由市经贸局负责。 

 
 
二○○二年十一月六日 

 
 
深圳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深圳工业结构,提高深圳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实现深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深圳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一、深圳工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不断推进,深圳工业正逐步由数量扩张、粗放经营型向质量优化、集约经营型方向发展。工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工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初步建立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区域经济特色比较鲜明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形成了以计算机与外设、软件、通信、微电子与基础元器件、数字视听等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优势战略产业群,以医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等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群和以机械、纺织服装、家具、钟表、玩具、珠宝首饰、皮革、印刷、包装等产业为代表的传统支柱产业群。 
  目前深圳工业发展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增强,世界经济结构性重组加快,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投资策略调整变化,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空间进一步扩大。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需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主要经济活跃地区尤其是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发展了各自的优势产业,使得国内市场和城市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外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新特点、新趋势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突出了调整深圳工业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圳工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回顾 
  经过22年的发展,深圳工业经历了四次较大的跨越。第一次是"六五"时期的"铺摊子,上项目,打基础"的起步阶段。工业以"三来一补"为主要方式,以电子、服装、纺织、皮革等行业为重点,实行外引内联相结合、工贸技相结合,形成了劳动密集型工业结构。至198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第二次是"七五"时期的"抓生产,上水平,促外向"的蓄积阶段,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并重,初步形成了"产业以电子为主,资金以外资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的外向型格局,工业基本建设投入逐渐增多,一批先进工业项目逐步投产,轻重工业逐步协调配套,并从劳动密集型为主逐步向劳动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的"双密型"结构发展。至199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第三次是"八五"时期的"抓高新,上规模,重效益"的调整阶段,进料加工比重开始超过来料加工,轻重工业比重基本持平,高新技术产业崭露头角,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经济逐步显现,一批重点骨干项目和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发展迅速。至1995年,工业总产值达9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26亿元。第四次是"九五"时期的"抓重点,重发展,促主导"的加速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一增长点,七大主导产业加速发展,"三个一批"战略加快实施,产业定位趋于明确,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和产品比重逐步提高。至2000年,工业总产值达2586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065亿元。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深圳工业迅速实现了三大转变:从来料加工到自主生产的转变,从小型、分散生产经营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转变,从传统产业为主导到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转变,从而初步建立了区域经济特色比较鲜明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二)深圳工业结构的主要优势 
  1.重工业比重加大。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2001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重工业总产值达到198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4.5%;轻工业总产值109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5.5%。 
  2.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深圳工业的重要支柱,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2001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2280亿元,其中投资类产品产值比重达到73%。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工业中成长性最好、竞争力最强、关联度最大的产业,是拉动深圳工业增长的火车头,也是深圳工业结构调整的主动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从无到有,逐步成为技术含量高、增长势头猛、辐射和拉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极具增长潜力。 
  3.工业结构的外向型特征突出。2001年,深圳外贸依存度为297.8%,出口依存度为162.6%,工业产品出口额312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的83%以上。深圳外向型工业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目前深圳加工贸易已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发展成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为主;从受托式加工为主发展成为自营式加工为主;从局部的简单加工装配发展为全工序复杂深加工;从中小资本投资为主发展成为跨国大资本投资与中小资本投资并重。 
  4.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1991年的23亿元,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7.4%,上升到2001年的132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5.9%。高新技术科研开发成果显著,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工业的第一增长点,也是深圳工业产业升级的主导性力量。 
  5.传统支柱产业仍然具备比较优势。在高新技术产业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深圳的传统支柱产业仍继续保持重要地位。2001年的传统产业产品产值达167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4.1%,其中机械、服装、钟表、玩具、家具、皮革、食品、包装以及日用轻工、家用电器等,都已形成相当生产规模,创造了自己的品牌,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并且与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融合,初步形成了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互补格局。 
  6.深圳已成为一批重要工业产品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配套市场。2001年深圳微机产量164万部,占全国21.7%,硬盘机1136万部,占全国50%以上,程控交换机2994万线,占全国41.5%。深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计算机和通信产业基地。钟表、集装箱、珠宝首饰、玩具等一批传统支柱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涌现出中集、康佳、华为、长城、飞亚达、三九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金威、百丽(BELLE)、富安娜、长城、泰丰888、飞亚达和光大依波已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7.大中小型企业并举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2001年深圳大型工业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数的5.6%,产值达139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4.3%,涌现出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甚至二百亿的企业,如长城、华为、中兴、富士康等,表明深圳工业规模化和产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同时中小企业在促进工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产值比重约占56%以上,一批"小而优"、"小而特"、"小而精"的小企业与一批大企业相互配套、相互补充,大、中、小企业按产品链、产业链形成的配套网络正稳步发展。 
  8.工业投资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对深圳工业增长的作用显著。2001年深圳工业总产值为3097亿元,按经济类型构成划分,国有企业产值比重占6.7%,比1990年下降20个百分点;集体企业产值比重占0.83%,比1990年下降5.6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产值比重占17.55%,比1990年提高15.92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产值比重占73.58%,比1990年提高7.3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企业成为深圳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三)深圳工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工业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深圳工业结构中,除电子信息产业外,其他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均比较低,产值比重均在10%左右,部分在5%左右;大型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于50%,中小企业产值比重高于50%以上,企业生产规模在全国35个行业中领先的比较少,大型骨干企业群尚未真正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仍不突出。 
  2.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水平较低,研发(R&D)投入不足。深圳工业产值中,加工装配形成的产品产值比重超过70%,掌握核心技术的产品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不到10%,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不到5%。技术开发投入少,资金使用分散,造成多数行业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基本依赖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较弱。 
  3.工业结构多元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既有"一枝独秀"的竞争优势,也存在"一业独大"的结构风险和市场风险,工业产业内部结构亟需进一步协调。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而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装备的先进制造业,以及发展潜力大、支撑作用强的基础工业和装备工业的发展明显不足,与上海、广州等地相比,深圳工业的发展缺乏后劲,难以保持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 
  4.工业产品国内市场开拓不足。由于在国内市场份额较低,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滞后,随着入世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局面的形成,深圳产品缺乏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此外,深圳工业产品很大程度是市场在"外",比较忽视产品国内外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化、多样化,企业自身营销能力与制造能力之间也存在一定矛盾。 
  5.工业行业中一些产业链、产品链和供应链"缺失"。深圳有些电子信息企业的产品按产品分类属于高科技范畴,但在产业链中,这类企业和产品密集度已趋饱和,出现资源分配紧缺和恶性竞争局面,对产业链、产品链的有机构成造成负面影响,亟需加以疏导;而一些传统产业和物流服务业、中介服务业作为高科技企业的关联企业,已经成为产业链、产品链上的重要一环,亟需重点扶持。 
  6.深圳工业用地资源十分有限,产业布局规划亟需加强。特区内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特区外用于连片开发的集中工业用地也越来越少。早期深圳工业大多是在"一企、一村、一路"的基础上自然发展起来的,缺乏科学布局和规划,特别是缺乏基于产业发展链条的工业布局规划。一些主导产业群和主要企业群的不合理分割,导致产业配套、产品配套、技术配套相互脱节。 
  7.工业发展后劲相对不足。近年来工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整个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深圳工业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比重一直偏低,不利于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深圳GDP要保持12-15%增速,工业投资比重需达到35-40%的水平,但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工业投资比重却由1990年的42.1%降至2001年的16%,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另外,深圳引进的外资仍以港澳台中小投资为主,跨国公司的投资不多,大规模、高技术含量的投资更少,长此以往,将制约深圳工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8.工业发展的生产经营成本较高。深圳工业用地、劳动力及水电的价格较高,企业运营成本也较高,直接影响到深圳投资环境,成为制约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从深圳工业的现状来看,长期积累的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突出,调整的任务艰巨,难度较大,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十五"期间,我国正处于加入WTO的政策过渡期,各项世贸政策、规则将按照协议逐步到位,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势必发生重大变化,深圳工业结构调整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挑战。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市的总体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首要目标,以企业增强自主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为主要载体,形成产业自我转换、自我完善的机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和大企业(集团),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工业结构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大力发展优势战略产业,积极扶持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发展规模较大的先进制造业,形成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合理工业布局,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二)基本原则 
  1.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结构调整的主体是企业,基础是市场。选择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必须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杠杆,优胜劣汰,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通过政策导向、投资导向和监管手段,克服和避免市场自发性和盲目性的弊端。 
  2.循序渐进与跨越式发展相结合。结构调整总体上应该遵循产业结构演变和成长的一般规律,形成产业内部相互依存、逐步升级的链式结构。要充分利用深圳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区的特殊功能,通过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优势和技术创新的后发优势,避免走一般地区产业演变的老路,利用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跳跃性的特点,使深圳工业的最佳部分或最有潜力部分实现跨越式发展。 
  3.扩大增量与优化存量相结合。新一轮工业结构调整仍然主要采取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两种方式。存量调整是进行增量投入的基础,增量调整是存量调整的启动器。深圳工业已经具有一定的存量,必须通过适当收缩,改善资产配置,优化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同时必须加大增量调整力度,以增量投入推动存量优化,特别是解决工业发展后劲问题,必须通过大力引进外资,加大公共财政引导力度,加大民间投资投入力度。 
  4.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相结合。从深圳实际出发,以实现比较优势为基础,加强产业选择、技术选择和产品选择,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鼓励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适当分离,推动企业战略联盟和市场联动,集中优势资源,解决对深圳工业带有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 
  (三)总体调整目标 
  依据深圳工业发展的现实与可能,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提出深圳工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选择一批有一定基础的产业、产品和项目,以完善产业链、形成较完整的配套能力为方向,带动一批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提高,将深圳建成全球性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和区域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中心。 
  1.在产业结构方面,逐步实现优化与升级。到2005年,优势战略产业将占工业总产值的50%,新兴产业将占工业总产值的15%,传统支柱产业将占工业总产值的35%,形成高科技产业与传统支柱产业并举的格局。2.在产品结构方面,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到2005年,重点产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将占有重要地位。建成八大基地:国内最大的计算机产品生产基地、最大的交换机生产基地、最大的移动通讯生产基地、最大的磁头和硬盘生产基地、最大的视听产品生产基地、最大的玩具生产基地、最大的珠宝生产基地和最大的钟表生产基地。 
  3.在技术结构方面,初步形成核心开发能力。到2005年,建成约50家国家、省、市级技术开发中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整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例达到60%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总计达到5000件以上;建立10家以上传统产业行业公共技术平台,使平台成为行业研发、新技术推广及信息服务的中心,为全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持。 
  4.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到2005年,力争4家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达到300-500亿元;10家左右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达到100-300亿元;12家左右的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达到50-100亿元,形成多种所有制相融合的中小企业发展群体。100家企业销售收入进入本行业全国前5名,少数企业进入本行业世界前5名。 
  5.在配套体系方面,形成完善的七大配套服务系统。到2005年,形成以政府产业政策为支撑的政策配套体系;以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主体的技术配套体系;以完善的产品链条为纽带的产品配套体系;以国际采购、配送和集散为枢纽的物流配套体系;以金融服务为后盾的资金配套体系;以培养多层次人才为目标的人才配套体系和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腹地的地区配套体系。 
  6.在工业布局方面,构筑主体突出、配套完善的工业布局体系。到2005年,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雏形,同时积极改造老工业区,形成相对聚集的传统支柱产业基地,即逐步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带片区以及以此为依托的功能片区。 
  7.在实施名牌战略方面,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创名牌活动的培育运行机制和社会保障支持体系。到2005年,深圳的名牌产品要在质、量等方面走在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其中传统支柱产业的名牌产品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名牌产品对深圳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提高,形成一批具有相当经济规模的生产名牌产品的大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 
  三、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大力发展优势战略产业,培育扶持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立足于同行业中市场份额大、技术领先、在工业结构调整中起主导作用的重点企业,突出发展在产业中渗透性强、能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具有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点产品和产业链配套的短缺产品,提高深圳工业的配套能力和整体素质。 
  1.工业优势战略产业-IT产业 
  作为深圳工业的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约占深圳工业总产值的60%,约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15%,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对深圳工业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处于快速增长期的IT产业 
  这类产业市场潜力较大,正处在快速增长期,容易形成较大的规模和竞争优势,主要包括软件、数字视听、光显示技术产业等。 
  ●软件(含集成电路设计) 
  a.调整目标 
  充分发挥深圳的比较优势,以软件平台建设为方向,以实现软件的行业化、商品化和产业化为目标,着力于启动市场,争创名优软件产品,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 
  "十五"期间建成深圳的国家级软件园,逐步培育3-5个大型软件企业集团或上市企业,在证券交易、财务管理、金融服务、数字化城市、物流、商业自动化系统、传统工业改造、网络通讯、电子商务与政务、教育教学、高科技旅游等领域创立15-20个名牌软件产品。2005年,全市软件业产值将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率30%。其中出口创汇20亿美元,销售总额进入全国前二名。 
  b.重点企业 
  金证、金蝶、现代计算机、远望软件、创智、桑夏、华强、中兴集成电路设计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系统及工具软件、信息安全产品软件、金融保险证券税务软件、物流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电子商务软件、电信电力交通软件、多媒体旅游软件、教育软件、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软件、财务软件、企业资源管理软件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软件开发平台和生产管理工具软件、网络通信软件、工业控制软件、人工智能产品及系统(如仿真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软件产品、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等。 
  ●数字视听 
  a.调整目标 
  继续将彩电、激光数字产品作为产业的发展基础,研制开发DVD和HDTV的核心技术。扩大国内市场,拓展出口,大力降低成本,争创世界名牌,实现跨国经营的战略。 
  重点发展处于成长期一类的产品,使之逐步向平面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尽快开发数字显示器件、数字音频、视频传输系统,掌握DVD、HDTV的标准和关键技术,将该类产品发展成为功能更强的数字视听产品。技术研发的着眼点放在视听产品的芯片技术、网络接口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内容及网络服务等方面,重点开发AV信息及数据的传输、存贮与显示类产品等。2005年该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 
  b.重点企业 
  康佳、创维、赛格、先科、华强、兰光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彩色等离子体电视机、数字电视、光显示技术、可录影碟机、数码相机、IEEE1394接口、DVD-R/RAM、HDD录影设备、能上网的PDA个人电子助理、数字播放机等数字消费产品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彩色电视机专用芯片、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DVD系列数字激光视盘产品机芯、光头、高分辨率固体摄像机器件(CCD、CMOS)等。 
  (2)处于平稳增长期的IT产业-计算机与外设 
  a.调整目标 
  计算机与外设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以互联网络为中心实现战略转移。 
  巩固和扩大已有产品的产销规模,积极开发以网络产品为中心的新兴产品,从而形成完整的生产链条和配套能力。把深圳建成我国最大、最有生机的计算机产业基地。2005年产值达到900亿元。 
  b.重点企业 
  长城计算机(深圳)、鸿富锦、长科国际、易拓科技、海量存储、开发科技、鑫茂、爱普生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消费类电脑产品、服务器产品、移动计算和无线上网产品、专用计算机设备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专用计算机系统及外设、工作站及高性能服务器、机械产品开发用先进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设备、安全生产及环保检测仪器新技术设备、在线自动测试技术系统等。 
  (3)处于调整收缩期的IT产业 
  该类产业目前处在产品结构调整中,风险较大,大部分是关系到我国战略安全的重要产业,必须全力突破,包括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和通信产业等。 
  ●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 
  a.调整目标 
  重点扶持和引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别是立足现有基础,加大元器件生产的技术改造力度,促使其迅速达到规模经济水平。 
  采取高投入、高技术、高效益、重点推进的思路,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平台建设和产品测试,使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后工序形成规模生产,并尽快建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前工序。生产模式以定向目标的Foundry和多整机配套体系的IDM为主。到2005年深圳该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 
  b.重点企业 
  深超、赛意法、深爱半导体、天马微电子、先科、方大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液晶显示器产品(包括TFT显示器)、光显示器件(包括OEL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氮化镓(GaN)基半导体发光材料及器件、彩色等离子体显示器驱动器件、片式元器件、可刻录光盘、光器件产品、开关电源模块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线宽0.25微米以下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8英寸以上单晶硅、多晶硅及晶片、薄膜场效应晶体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真空荧光显示器件(VFD)、场致发光器件(FED)、有机薄膜发光器件、短波长半导体激光管、蓝色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器等。 
  ●通信(含光通信) 
  a.调整目标 
  紧跟国际通信技术发展方向,顺应电信网络与业务相融合的趋势,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以技术、成本、服务及规模效益的优势逐步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在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光通信、接入产品等领域形成品牌优势。 
  在保持现有程控交换机研发制造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和卫星通信设备。其发展方向是适应未来计算机网、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合一以及网络业务数据化的趋势,大力研究开发和生产宽带多媒体通信和个人移动通信产品。在技术方面大力发展光纤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因特网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重点发展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的网络技术,形成规模生产的能力。2005年完成产值1200亿元。 
  b.重点企业 
  华为、中兴通讯、特发信息、飞通光电、亚奥新、太光通信、朗讯科技、中科健、桑达菲利浦、康佳通信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数字移动通信产品(包括公共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基站和手机、集群通信产品)、光纤通信系统和无绳电话机产品、数字程控交换机、智能网产品及软交换产品、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产品、IP电话和流媒体通信产品、卫星通信小站、话路站和数据站产品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高端路由器、网关、网卡等网络设备、全光交换机设备和大容量全光网络(OXC、OADM)设备及关键部件、移动通信用射频电缆等。 
  2.工业新兴产业 
  这类产业目前正处于起步期,具有长远发展的良好前景,是深圳工业发展的后劲所在,蕴含着深圳经济持续、高速、均衡发展的潜在动力,主要包括医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产业。 
  (1)医药 
  a.调整目标 
  努力推行创新战略,应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新剂型,发展传统药物和天然药物,着重于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并提高原料、中药材加工的技术水平和配套能力。以中成药制剂改革和生产规范化、现代化为主,加快全行业实施GMP、GSP、GLP、GCP、GB/T19000认证的步伐,发展一批名优产品,逐步使开发的中药成为国际主流药物。 
  在医药制剂方面,根据我国国情,加快研制和推广复方制剂、口服缓控释制剂,同时积极研究开发国内尚处于空白状态的新剂型,如靶向制剂、透皮吸收制剂等,应用离子电渗透技术、离子交换液体缓控释药技术等专用制剂新技术,加强制剂研究成果的产业化研究,促进制剂工业发展,推进产业化进程。在中成药方面,逐步引导中药产业向技术现代化、工艺工程化、质量标准化、产品规模化、市场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强一、二类中药研制和传统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加速研究中药丸剂浓缩、中药微丸等技术。到2005年,制药产业发展成为资金密集型、质量品种效益型、高新技术外向型的产业,其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以上,建成产值超50亿的企业集团1个,产值超10亿的医药集团3个。科技进步对医药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开发国家二类新药2个,国家三类新药3个。 
  b.重点企业 
  三九医药、海王、太太、万基药业、深圳制药、九新、中联制药、海滨制药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抗感染药、心血管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药、呼吸系统药、消化系统药、头孢类抗菌素产品、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及中药电子调配机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缓释、控释、靶向制剂、药用酶、化学半合成药物、分离提纯高浓度药用物质、新型生物培养、医药制取设备、新型试剂等。 
  (2)医疗器械 
  a.调整目标 
  弥补零部件结构性不足,提高关键零部件功能模块的技术含量,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医疗器械产业增长的贡献,增加品种,扩大规模,因地制宜地建立科技开发新体制和创新体系,重点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终端产品,产品结构以机电一体化的诊断、治疗、检验型仪器设备为主,形成高科技、大市场的发展格局。2005年,建成大型医疗器械集团2个,产值超亿元的产品10个。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出口产品产值5亿美元。 
  b.重点企业 
  安科、迈瑞、奥沃、积美、威达、迈迪特、益心达等。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和0.3T C型开放式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OUR-XGD型旋转式头部伽玛刀、立体定向射线全身治疗系统(全身伽玛刀)、XK-1型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X刀)、数字化X光机、系列智能化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影像诊断仪、心电图仪、高能医疗器械、监护系列产品、生化检验产品、介入医学导管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高性能的机电基础件、先进的扫描成像系统、高性能分析仪器和信号记录仪器、高精度新型传感器等。 
  (3)生物技术 
  a.调整目标 
  在技术上与国际接轨,走外引内联的道路,跟踪国际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使产业实现国际化,并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把深圳建成为我国的生物工程产业基地。在技术上向基因工程特别是农业基因工程方面发展,使深圳成为我国基因工程科研生产出口基地。在营销方面逐步向国际市场发展,使深圳成为东南亚地区生物制品的供应中心。重点发展国内市场紧缺的防预制品、国内外市场潜力大的基因治疗用品、药品和基因诊断试剂。到2005年,生物技术产业的总产值达到40亿元,其中防疫制品产值10亿元,治疗用品产值30亿元。 
  b.重点企业 
  海王、卫武、康泰、科兴、海普瑞、创世纪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基因工程干扰素系列产品、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组)、基因重组溶血栓药物(RDD)、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依复济)、人血白蛋白和人血丙种球蛋白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生物信息平台、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标准实验动物、特殊氨基酸等。 
  (4)新材料与新能源 
  a.调整目标 
  依据该产业的现状,着重扶持该产业的重点企业,大力促进深圳新材料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特别是为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提高新材料产品的附加值。力争在2005年使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b.重点企业 
  比亚迪、邦凯、长园、金科、纳米港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新型动力电池、电池原料、金刚石膜产品、纳米陶瓷粉产品、PTC元件、防火铝塑复合板、彩色花纹铝塑复合板、铝蜂窝板、液体注射加成型硅橡胶、特殊性能高温硫化硅橡胶、粘合密封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可降解塑料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锂离子电池材料、高档次电子功能材料及电子浆料、高档次电子陶瓷器件、高性能磁性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电子纳米材料及器件、无机纳米材料、超细粉体材料、电子浆料及其制品等。 
  (5)节能与环保产业 
  a.调整目标 
  吸引大型企业介入本行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深圳本地的节能和环保市场,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优势,使深圳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节能与环保产业基地之一。到2005年,节能与环保产业产值达到80亿元。 
  b.重点企业 
  能源环保、中兴环境、东江环保、华能电子、威斯比得、珈玮实业、明环、新资源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垃圾发电设备、垃圾综合利用设备、废旧家电拆除设备、废电池处理设备、电厂烟道气用设备、海水脱硫设备、烟气在线检测装置、生活及工业污水高效处理装置、LED象素灯、新型高效光源及智能控制产品、中央空调智能控制产品、太阳能产品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太阳能硅片等。 
  3.先进制造业 
  该类产业主要指一些符合环保要求,增值率较高,占地面积不大的产业,如与惠州大石化配套的产业、汽车零配件产业及模具、集装箱等基础装备工业。 
  (1)模具 
  a.调整目标 
  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减少壳体类模具生产企业,鼓励制造高精尖模具,如照(摄)相机、复印机、打印机模具等。加强企业信息化的改造,缩短制模周期,最大限度减少进口模具的数量。加强对中小型模具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扶持。完善模具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提升CAD、CAM、CAE应用软件的档次,保障模具制造的整体水平,将深圳建成模具出口基地。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出口8亿美元。 
  b.重点企业 
  华益盛、宝山新、兰光、东江、誉铭、乐丰、柏狮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照(摄)相机模具、OA模具、IC产品模具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环节 
  自主开发CAD、CAM、CAE软件、模具设计、数字加工中心、高质量钢材等。 
  (2)集装箱 
  a.调整目标 
  引进世界先进的运输理念,推动国内交通装备现代化,加快推出半挂车产品,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物流业发展的需求。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既要保持干货集装箱产量世界第一的龙头地位,也要在三年内使冷藏箱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第一。2005年集装箱类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 
  b.重点企业 
  中集集团。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冷藏集装箱、半挂车系列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环节 
  各类集装箱、半挂车系列产品的自主设计。 
  (3)专用机械 
  a.调整目标 
  大力提高专用机械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鼓励发展直压式注塑机、全自动注塑机、高精度的CNC加工中心、电加工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实现与内地的专业化分工,由深圳制造核心部分,其它部分由内地分包加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2005年专用机械产品的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 
  b.重点企业 
  震雄集团、奥克兰、亿利达、福斯特、商巨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全自动注塑机、高精度CNC加工中心、电加工机床、工业机器人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 
  (4)汽车配件 
  a.调整目标 
  依靠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加工的优势,把握未来惠州大石化项目的下游产品,借助珠三角汽车工业的基础和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大力发展汽车电子零部件、汽车玻璃、汽车饰品及新材料等。着眼点放在汽车高效发动机技术、车身技术、排放控制技术、节能技术等的研制、开发和应用。从引进外资、引进新技术入手,重点发展2-3家大型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到2005年,深圳汽车配件产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 
  b.重点企业 
  信义、南玻、航盛、益宝。 
  c.重点产品 
  发动机、轴承、安全气囊、挡风玻璃、汽车音响、三元催化转换器、隔音材料、车辆检测系统、防抱死系统(ABS)、油封密封件。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安全气囊、防抱死系统(ABS)、三元催化器等。 
  (5)与惠州大石化项目配套和并生共进的化工产品,如树脂、橡胶、纤维三大合成材料及工程塑料等。 
  4.传统制造业 
  在深圳的工业产值中,传统制造业占相当份额,而且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深圳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但是,深圳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只有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能增强深圳传统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深圳传统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深圳传统制造产业包括钟表、家具、纺织服装、玩具、珠宝首饰、皮革、印刷等产业。(1)钟表 
  a.调整目标 
  通过建立面向行业的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使CAD/CAM技术在企业得以普遍应用;通过面向钟表产业的信息物流系统开发,应用ERP/EIS管理系统,强化信息技术和其他先进适用技术在钟表产业的应用,提高企业设计开发能力,使产品适应市场"潮流化、时尚化、科技化"的需求;在产品配套上,引进钟表机芯的设计与生产项目,实现配套方面的突破;在产品开发上,坚持以外观件为龙头,并向首饰化、多功能化、微电子化的方向发展,在维持产能不变的情况下,提高钟表产品的高附加值,保持深圳钟表业在国内的绝对领先地位和全球最重要的加工生产基地的地位。2005年钟表业的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 
  b.重点企业 
  飞亚达、天王、时运达、光大依波、星皇、霸王钟表、景福、恒基、中山精密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品牌钟表、钟表机芯、异型钢壳、实心钢带、新材料外观件、钟芯、与IT产业结合的多功能钟表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环节 
  手表机芯制造、手表设计等。 
  (2)家具 
  a.调整目标 
  大力发挥区域经济的优势,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引进国外先进的电脑数控设备及UV漆辊涂和淋涂生产线,开发应用ERP管理系统,在板式家具生产线中应用CAD/CAM连动方式,实现异型家具油漆加工环节的自动化,生产绿色环保家具;建立行业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缩小在设计、开发、生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设立大型的木材交易市场和板材初级加工基地,形成较为完善的配套体系;工商联手,以客户为终端,以品牌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以利益为基础,引导企业进行重组,形成专业化、协作化和社会化的大生产体系,降低经营成本,做大市场规模,实现规模效益,造就3-5家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业,带动全行业的发展;加大会展力度,将深圳国际家具展办成知名品牌,带动全行业的发展。在2005年前把深圳建成国内一流的家具生产基地,并用10年的时间把深圳建成世界性的中高档家具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中心,信息与展览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2005年,家具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 
  b.重点企业 
  迪高乐、康贝斯、大豪兴利、大富豪、美联、友联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板式家具、软体家具、户外家具、红木家具、公共家具及绿色家具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环节 
  基材粗加工、木材加工设备、家具加工设备、五金件、家具设计、纺织皮革面料市场及配送等。 
  (3)纺织服装 
  a.调整目标 
  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开发新型服装面料及染整技术,把深圳建设成全国新型面料和高档服装面料的研究开发中心、展示推广中心、批发集散中心。重点鼓励企业由受托型的来料加工向自营型方向转变,鼓励企业自创品牌,争创名牌;利用CAD/CAM技术对服装设计、加工等环节进行改造;加强对服装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营销理念,建立快速反应的信息系统和营销系统,实现从低附加值产品向技术型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设立行业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2005年,纺织服装业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服装企业自创品牌率占本产业企业总数的50%,把深圳建成全国服装信息、新技术、新产品、打样接单、生产高档服装的技术密集型基地。 
  b.重点企业 
  华丝、安莉芳、影儿、衡韵、兴泰、沐兰、菲妮迪、费加(国际)、希与利、法-路易娜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中高档女性时装、生态环保服装、功能服装、童装、中老年服装、男装西服、职业装、晚装、衬衫、休闲装及服饰配件、高档天然纤维面料、新型合成纤维面料、绿色环保面料、功能面料、牦牛绒面料及高级精纺面料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环节 
  高档非织造布料、工业用布料、高档天然纤维抗皱免熨面料、高档针织服装面料、特种天然纤维纺织品、高档化纤仿真面料等。 
  (4)玩具 
  a.调整目标 
  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由受托型来料加工企业向自营型方向转变,通过开发人才的培养,加强玩具设计,提高企业的设计及创新能力,形成自有品牌,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一步加强与外商的合作,逐步提高产品的档次,力争保持世界玩具生产的龙头地位,并形成与其发展相配套的开发、营销体系。2005年,玩具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 
  b.重点企业 
  旭日、永勤、华丰隆、兴利、郭氏宏文、银海、镇扬、宝德玩具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技术含量高的电子电动玩具、智能玩具、电子电动游戏机以及计算机控制的各种玩具、布绒玩具、金属玩具、纸品玩具、塑料玩具、童车及3岁以上幼儿的玩具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环节 
  计算机控制玩具芯片、产品设计、原辅材料专业市场等。 
  (5)珠宝首饰 
  a.调整目标 
  加大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力度,增强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同时加大珠宝首饰加工生产中常用消耗材料的研制开发力度。建成一批专业性强、各具特色的珠宝首饰生产加工、批发、销售的品牌企业,使深圳珠宝首饰业的工艺技术水平继续保持国内的领先地位,并力争赶上香港现有的水平;加大展销力度,扩大深圳珠宝首饰业在国内的影响力,争取建设全国性的黄金、珠宝交易市场。2005年,珠宝首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出口13亿美元,把深圳发展成为全国珠宝首饰交易中心和国际珠宝首饰生产加工的基地。 
  b.重点企业 
  翠绿、兆亮、欧瑞德、宝昌、艺华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足金饰品及摆件,K金及K金镶嵌饰品、铂金及铂金镶嵌饰品、钻石、玉雕、宝石银饰品及半宝石饰品,仿真首饰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环节 
  黄金、铂金及宝石交易市场,黄金珠宝首饰设计,钻石、配件及辅料生产加工及配送,高档珠宝加工设备等。 
  (6)皮革 
  a.调整目标 
  调整皮革工业的结构与布局,加强对村镇区域经济的间接引导与调控,有效配置资源,发挥镇、村经济和外商投资的综合优势,抓紧皮革专业市场和生产工业园区的建设,采取定向采购、集中消费的模式,给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便利。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及企业获利能力,抓紧产品的升级换代,把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原辅材料应用到皮革制品中去,努力增加制品功能,用信息化技术改造销售系统,拓宽市场渠道。到2005年,在国内市场创立7-8个深圳知名品牌。 
  b.重点企业 
  丽港、珍兴、聚友、兆恒、罗蔓妮奥、雅宝、龙津、集银皮革市场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优质真皮皮鞋、中高档真皮皮具、高档皮革服装、优质童鞋及学生鞋、功能性皮革制品、环保皮革产品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环节 
  高档皮料加工、鞋材及五金配件生产、皮革面料及配件专业市场、高档皮具设计等。 
  (7)印刷 
  a.调整目标 
  坚持高技术的起点、高档次的质量、高效益的速度、高附加值的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贯彻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的二十八字方针,在采用最新胶印技术和设备生产高档精美的包装装潢印刷品,参与国际包装市场竞争的同时,充分认识柔版印刷在包装印刷中所占比重正逐步上升这个国际性的发展趋势,加大力度发展高科技包装印刷、绿色包装印刷和无菌食品印刷。到2005年,深圳印刷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成为我国印刷产业的主要基地。 
  b.重点企业 
  当纳利旭日、嘉年、中华商务联合、天时、利丰雅高、美光、凸版、雅昌、九星等。 
  c.产品链配套短缺技术 
  直接印版技术(CTP)、高速宽幅多色柔版印报技术等。 
  (二)工业产品(技术)结构调整的内容 
  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先进工艺为核心,以向加工装配产业链的高端发展为目标,补充发展产业链短缺产品,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及产品,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推动企业的产业战略性转移,鼓励深圳的企业积极加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从根本上增强深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深圳产品结构调整,要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依据国家经贸委发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国家经贸委令第6号)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令第10号),选择发展深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加快淘汰取缔污染严重、破坏资源、技术工艺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产品。 
  1.鼓励发展类产品 
  目前,鼓励发展类产品属市场需求旺盛或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这类产品存在较大供需缺口或严重依赖进口、技术开发难度高,发展这类产品对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改造提高类产品 
  这类产品现有的生产能力已达相当规模,供需已经平衡甚至出现供给过剩。普遍存在着质量不高、性能和功能较低等问题,但尚有市场生命力,必须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的步伐,提高产品档次。 
  3.限制类产品 
  属于重复建设、生产能力过剩、受政策限制的产品或工艺落后、资源浪费、需按产业布局转移的产品。 
  4.淘汰类产品 
  属于技术工艺落后、高能耗、高物耗、污染严重、破坏资源、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产品及技术。 
  (三)工业布局结构调整的内容 
  工业用地的布局调整应遵循以下发展原则:一是特区内严格控制工业用地的发展,除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外,基本不再增加新的工业用地;对规划转型的工业区,要处理好工业外迁和空余用地使用的问题。二是特区外的工业布局要改粗放型发展为集约型发展,改分散式发展为集中式发展,控制工业用地总量,避免无限扩张。将大量零星分布的村办小工业区改造合并为大规模镇内工业区,形成以区、镇级工业区为主导的工业区结构。 
  深圳工业布局的调整,要依据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带,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片区的优势,按照各工业区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聚。在引进项目时要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吸引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投资为主,重点引进国家和深圳鼓励类、改造提高类产品和技术,特别是市场潜力大、技术领先的大项目,以发挥其对整个园区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深圳的整体竞争力。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以此为依托的功能片区,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布局。 
  1.加快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 
  高新技术产业带的产业发展体系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的传统支柱产业和与产业带发展相配套的服务业。产业带主要由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产业、电子信息(其他)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生物技术、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和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等八大产业组成。产业带具有科研开发、科技成果孵化、产业化生产、高等教育和出口加工五大功能。 
  (1)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重点把该产业园区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计算机及其零部件和外设的科研生产基地、软件开发和孵化基地、深圳高等教育和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的服务和交流协作中心。 
  (2)前海片区 
  重点发展物流业、软件开发及科研成果孵化。 
  (3)留仙洞片区 
  重点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研发设计和封装测试等。 
  (4)石岩片区 
  重点发展电子计算机整机和零部件、通信以及新材料为主的生态型高新技术产业。 
  (5)光明南片区 
  重点发展光通信产业、光电系统及其相关的上下游产品设计和制造。 
  (6)观澜--龙华及坂雪岗片区 
  观澜重点发展电子计算机设备及其配件的研发和生产,与市高新区、光明南片区形成国家著名的电子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基地。坂雪岗片区重点发展光机电一体化的通信产业。 
  (7)宝龙--碧岭片区 
  重点发展与显示器件相关的配套产业,包括元器件设计和研发;鼓励发展通信电缆和数字视听产品,特别是为微电子发展服务的材料生产。 
  (8)大工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数字视听、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的现代工业以及高档次上规模的出口加工业,同时为深圳发展大型重化工业提供土地储备。 
  (9)葵涌--大鹏片区 
  葵涌重点发展生物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大鹏重点发展与海洋资源开发有关的产业和生态农业,以及相关的农业和海产旅游业等。 
  (10)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片区 
  包括公明光明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东部海洋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区两部分。公明和光明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主要发展成为生态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基地;东部海洋生物高新科技产业区主要发展成为海洋生物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应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实施。近期应集中有限资源建成几个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如市高新技术园区、大工业区出口加工区等。 
  2.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带,规划建设好为深圳工业配套的功能片区 
  (1)福田--罗湖片区 
  重点发展诸如服装服饰设计打样、包装印刷设计、珠宝首饰加工等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联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就业型与科技型并重的都市型工业,为生活居住、金融贸易、行政办公及配套设施提供发展空间。 
  (2)盐田--横岗片区 
  重点发展黄金珠宝首饰业、临港工业和出口加工工业。横岗与盐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地域关系,横岗将为盐田提供物流和交通设施等配套服务,并以此为动力,带动现有工业向临港工业方向转化。 
  (3)新安--西乡--黄田片区 
  新安、西乡重点发展为城市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带服务的配套产品、物流配套产品和办公用品制造。黄田应利用空运优势,在航空城发展高新技术加工业,并为各片区的发展提供交通便利。 
  (4)福永高新技术园区 
  该片区是福永镇2000年规划建设的大型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5)沙井--松岗片区 
  沙井重点生产自行车、电机和电脑主板零配件;松岗重点发展电子、电脑配套设备、玩具和塑胶等产业。松岗同富裕工业园、燕罗工业区、谭头第四工业区和沙井万亩工业园,将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带互相补充、配套的高新技术产业。 
  (6)坪地片区 
  重点发展与惠州大石化项目配套的产品,如树脂、橡胶、纤维三大合成材料及工程塑料等,兼顾发展雨伞、鞋、玩具、工艺品和家具等具备一定特色的传统产业。 
  (7)保税区 
  沙头角保税区继续加强计算机、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黄金珠宝首饰业的发展。福田保税区重点发展采购、跨境运输、保税仓储、分拨、转口贸易、配送等物流业和光通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业。盐田港保税区重点发展保税运输、港口仓储和物流业。 
  (四)工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内容 
  积极应对我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挑战,通过政府政策宏观引导,建立完善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促进多种所有制企业和资本间重组与合并。从"大而全"、"小而全"的分散化生产方式转向以大型企业、企业集团为中心开展专业分工协作,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在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的产业建立起大批量生产体制,提高产业集中度,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协作配套、适应经济全球化大环境的现代工业组织体系。 
  1.加大产业内部企业组织结构治理,促进生产要素的集中 
  在各产业内部,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为中心,推进企业购并与重组,使生产要素在重组过程中向优势企业集中。按照规模经济原则,提高重点产业的生产集中度,特别在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形成以少数几家大企业、大集团为竞争主体的市场结构。 
  2.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在一般性竞争领域加快国有企业民营化进程 
  继续探索国有控股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相互制衡机制,理顺上下级企业关系,形成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监督、管理的体系。提高国有企业行业竞争力和成长性,发挥国有企业在提升工业结构配置关系中先导和带动作用。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吸收外资和民间资本,鼓励企业之间互相持股、参股,促进国有资产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劣势国有企业退出机制,除必须承担的少数基础性领域和公用事业外,国有企业增量部分不再进入一般性竞争领域,创造条件使存量部分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实现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梳理现有国有企业的优质资产,陆续将其推向市场,将那些在市场竞争中无法生存的企业逐一兼并、破产,鼓励非国有企业对国有小企业兼并与重组,促进国有经济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3.加快大企业集团发展,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 
  通过行业纽带,实现以大企业为核心、以中小企业为补充、以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为技术先导、以行业协会及其他中介机构为服务保障的发展态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产品为链条,鼓励企业开展资产和业务重组,积极推进企业兼并、联合,促进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突出大企业的主业优势,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快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新体制和运行模式,增强大企业集团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进行规模扩张的能力,使其真正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 
  确定一批重点发展的大企业,集中政府资源实施政策倾斜,努力使之做大做强。通过对深圳工业企业的全面筛选,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优势的大企业,列入深圳工业重点发展的目标企业。其中目标规模300-500亿元的大型企业4家(华为、中兴、鸿富锦、长城计算机),主要集中在通信和计算机产业;目标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10家(长城国际信息、康佳、创维、开发科技、爱普生、鑫茂、先科电子、华强、唯冠、新天下),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和数字视听产业;目标规模超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12家(核电、伟创力、才众、兰光、飞利浦桑达、比亚迪、三九医药、中科健、特发信息、海量、友利电、理光),主要集中于深圳工业的优势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 
  4.大力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双向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 
  大企业与广大中小企业要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培育和扶持一批在国内同行业占有优势地位、技术领先、发展前景广阔的"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每一个大企业、大集团都要有一批进行专业化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与之进行配套协作,建立大企业集团生产与销售信息服务网络,及时公布大企业集团的需求情况,使中小企业生产与之产销对路的产品。同时,积极为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牵线搭桥,以召开多种形式的洽谈会、见面会等方式,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从而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形成不同层次、富有活力的配套格局。 
  四、深圳工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与措施 
  (一)建立领导工业结构调整的组织机构,全面规划与协调结构调整工作 
  1.工业结构调整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跨行政区的系统工程,为加强统筹、领导的力度,建议成立深圳市工业结构调整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主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市经贸局、发展计划局、科技局、外经贸局、规划与国土资源局、交通局、财政局、信息办、统计局、高新办、投资管理公司、深圳海关等单位主要领导为委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市经贸局局长担任,各相关单位派员参加。委员会全面领导结构调整工作,统一协调各行业间的结构调整,统一制定相关的政策,统一规划工业产业的布局,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一盘棋,联动推进,功能互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2.市经贸局定期公布工业结构调整中重点支持的产品、项目和企业。其中,产品类分成鼓励发展类、改造提高类、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类每年提出50-100项重点支持的新上和技改项目;企业类提出需扶持的大型企业20家,中小企业100家,集中资源对以上项目、企业和产品进行支持。建立工业经济运行预警系统,及时分析工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状况,了解和监测工业运行的进展情况,为工业结构调整的决策提供支撑。 
  3.充分发挥工业行业协会在结构调整中的协调与中介作用。进一步充实目前的工商领域协会办公室,加大对行业的整体支持力度。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各行业协会的结构调整分报告及实施方案,提出各行业的重点产品、企业和项目,制订前瞻性的发展规划,明确本行业在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与作用,发挥其沟通政府与企业桥梁的作用,积极推动结构调整的进程。 
  (二)进一步优化深圳的软环境,提高深圳工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1.深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尽快将有关审批项目转为核准制。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工作,加快各部门之间的联网,实现内外资企业网上申报、咨询、年检、备案和投诉等一条龙服务。引进和培育一批适合国际大财团、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投资需要的服务机构,特别是引进世界知名的中介服务机构,全面提升深圳法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建筑设计、咨询、金融、保险、知识产权代理、技术交易等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2.按照WTO规则,抓紧清理、修订及制定有关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与政策措施。近期特别要制定好《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工业技术进步条例》等,为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规范各类执法队伍的执法行为,除了加强政府自身的监督力量之外,还要引入民间对政府执法的监督,以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 
  3.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力整治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走私、偷税骗税、逃汇套汇、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清除各种市场障碍,坚决制止垄断、欺诈等不正当行为,深入开展联合打假、专项打假和日常打假行动。同时,制定相关的法规、条例,率先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为企业营造以诚信为本的市场氛围,实现标本兼治。 
  4.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集中力量发展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中型民营企业集团。全面放开投资领域,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大工业项目。实施民营企业50强计划,引导民营企业向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聚集,对民营企业实行与国企、外企一视同仁的保护和服务。 
  5.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尽快建立深圳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整合目前的中小企业服务资源,如863表面材料中心、小企业担保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小企业服务中心)等。积极支持行业协会,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 
  6.全面推进"大通关"工作,提高通关效率。加快推进"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尽快实现外经贸、海关、税务、外汇管理、工商等部门联网,进一步整合海关货物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外汇和出口退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进出口企业行政监管电子网络,实现通关信息的平台化。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和查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口岸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深港之间在口岸、通关查验等方面的合作。加快推行加工贸易企业计算?quot;联网监管"模式,实现外经贸、海关对加工贸易保税货物的有效监管。对大型高新技术企业设立便捷通关渠道,实行提前报关、联网报关、上门验放、加急通关和担保放行等便利通关程序。 
  (三)全面整合现有资金、人才与土地资源,优化工业经济要素配置 
  1.加大对工业的投入,保持工业在深圳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重点向工业倾斜,加大工业投资的比例。在招商引资中,针对产品链缺失的环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外大企业集团来深投资设厂;要上一批规模大、带动性强的工业项目,特别是产业关联度高、区域带动力强的重大技术装备和整机生产项目。努力遏制工业投资下降,重点工业项目减少的趋势。 
  2.对现有的资金扶持体制进行改革,财政资金的使用要紧紧围绕工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扶持资金的效益。要进一步加大对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用于扶持结构调整中的重点项目、企业及产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科技三项经费、技改资金、软件专项资金等在工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3.推进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从技改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项资助资金用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2002年安排1600万元,作为服装、家具、钟表三个行业技术平台的资金资助,支持其建立面向全行业的技术开发和服务中心。2003年再挑选三个行业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每个行业资助500万元,并继续加大其它共性技术平台的建设步伐。 
  4.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政府对结构调整短缺项目和重点项目应以创办产业孵化器的方式进行资助。同时,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创业投资公司和基金上市,多渠道吸引民间资金,逐渐形成包括企业、金融机构、各种基金、外资及个人等多元化投资主体。积极推动"天使资本"市场的建立,鼓励中小企业吸引风险投资,建立和健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进程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5.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创造良好的吸引人才的机制和环境,引进熟悉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法律、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尖端技术的专门人才;引进自带资金来深创业的科技管理型人才;引进熟悉掌握实用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形成一支稳定的、训练有素的劳动力队伍。此外,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继续办好现有的学校和虚拟大学园,加快建设深圳大学城和深圳信息技术学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6.适当拓展深圳工业发展的地理空间。对我市现有的土地合理规划,积极实施工业特色园区带动战略,2003年重点建设服装、家具、钟表等传统产业的特色工业园,形成产业的聚集效应,重点保证其工业发展用地。同时要明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形成紧密的产业链条。特色工业园的建设要根据各园区发展的现状、产业结构及招商引资的实际情况,分期实施、协调管理,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务求取得实效,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政府可以通过土地使用费减免、水电费补贴、搬迁补偿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传统产业的企业进入特色工业园和异地改造。特色工业园应统一领导、统一规划(与区域总体规划、环保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协调)、统一政策,充分考虑其不同的功能定位,提高区域特色产品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着力调整企业布局。对生产淘汰产品而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应按政策要求迅速退出市场,可采取破产、兼并、合并、关厂等方法。对留在市区内的厂房和设备,可考虑进行功能转换,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都市工业或服务业。 
  (四)充分利用深圳信息技术的先发优势,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1.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为重点,以行业平台为基础,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生产工艺、管理水平、营销方式和服务理念,形成不同类型企业信息化示范效果。每年从市技改资金中安排专款,用于扶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奖励先进典型。 
  2.加快基础建设,改善网络环境。统一规划,抓紧建设覆盖全市的宽带城域网络。在实现100M带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多主体建设的宽带网络,建设网络交换中心,提高各网络互联的带宽和交换的业务量。要大力发展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实现将宽带接入网作为普遍服务的基本目标。继续建设和完善深圳公用信息平台,建成扩展到全市的平台汇聚节点,形成覆盖全市的网络互联、信息交换的基础设施,促进各种公用、专用网络与深圳公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 
  3.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系统。用INTERNET技术建设或改造企业网络,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企业网站建设,规范商务运作,按照电子商务的标准将所有商务活动电子化。开展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产品信息发布、网上支付以及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服务。 
  (五)控制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以较低的投入实现产出的最大化 
  1.严格控制运营成本不适当地增长,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的不合理上涨势必严重影响工业企业的投资和发展。为确保深圳工业主导和工业优势的地位,应严格控制工业企业运营成本的不合理增长,特别是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增长。对结构调整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产品要合理运用土地、住房、水电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杠杆,实行倾斜性政策。应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管理。要统一社会保险费率执行标准,规范中介机构的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逐步取消深圳的路桥收费站点。推行公用事业价格听证制度,建立成本约束机制,合理调降水、电、燃料的价格。 
  2.建立有效的节能商业模式,加强推动实施节能和清洁生产工作的力度。按照WTO有关例外条款的规定,制订一系列相关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措施,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构建为我所用的绿色壁垒,达到保护深圳工业企业的目的。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加大节能、清洁生产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有关政策、技术信息,逐步出台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清洁生产的优惠政策;完善有关服务体系,如节能检测中心、清洁生产审计中心等中介机构的建设;筛选一批节能、清洁生产典型案例进行示范,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能效标识、ISO14000认证,从而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 
  (六)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 
  1.不断增强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加快建设一批向社会开放的重点实验室,大力扶持发展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元器件生产项目,提高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加大新产品、技术创新计划项目实施力度。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应用面广、带动性强、市场潜力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争取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计划、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以及重大装备国产化研发创新计划。认真做好对列入国家计划项目的跟踪、协调和服务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与银行的协调,争取项目贷款计划的落实,保证项目实施,实现预期的效益。加快建设深圳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基地,组建信息科学与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产业的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2.继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提倡原始创新,提高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提高鼓励和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对于掌握核心技术而处于整个行业前沿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技术中心,应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对于具有原始创新、掌握关键技术的一般企业,可比照省市技术中心的优惠政策予以鼓励。逐步出台加速企业设备折旧的政策,增强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区级政府应参照市政府的相关规定,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辖区内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构建市、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促进产学研的联合。应通过高交会、虚拟大学园、产学研基地等形式,为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应为高技术产品的持续发展建立各种产品检测中心,可设立在相关企业或高等院校,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格局。4.实施名牌战略,增强深圳产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按照以"企业为主体,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原则,紧密结合大企业发展战略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为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建立完善的政策、法律以及中介服务保障和推介体系。加快出台《深圳市名牌产品管理条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法》、《商标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仿冒名牌产品的行为。加大产品质量体系认证的推广力度,积极引导和帮助我市企业产品取得国际国内认证资格。加紧产品检测、名牌产品价值研究与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为名牌产品战略的实施提供完善的服务。加大对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大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经贸局每年制定名牌产品的发展计划,对荣获国家、省、市名牌产品称号和列入深圳名牌计划的产品,要调动政府的现有资源给予适当资助。 
  (七)加强深港合作,实现产业衔接与优势互补 
  1.跟进中央与香港关于两地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谈判进程,积极促进深港自由贸易区的先行。深港经济合作要从传统的产品贸易扩大到经济技术合作、行业开放、投资协议和服务贸易上,可率先开放会计、财税、法律、金融、保险等中介服务,再逐步实现两地市场的自由流通。 
  2.努力突破地域界限,着眼全球竞争,立足两地双赢,实现深港产业优势互补。利用香港的金融、物流、信息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深圳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构建深港全方位合作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在传统支柱产业,如服装、玩具、钟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两地在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合作,尽早建成行业的设计中心、生产基地和营销中心。 
  3.积极借鉴香港现代物流业的新理念、先进的运作方式和管理经验,促进深港两地间资金流、信息流的融通,建设深港高效快捷的物流通道,特别是要加快西部通道的建设,全面提升深港物流业的服务水平。 
  (八)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和完善为工业服务的物流配套体系 
  1.保持和强化深圳工业发展的外向型带动优势,优化深圳产品的国际市场结构。要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对产品出口的传统市场,如美国、欧盟、日本、香港等,要保持稳定增长。同时积极开拓俄罗斯、中东、中亚和南非等新兴市场。扩大深圳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和市场占有率,保持国际市场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拉动,巩固和提高深圳作为世界工业制造基地,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制造基地的地位。 
  2.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特别是与珠江三角洲内各城市的经济合作。建立珠江三角洲市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探讨区域合作发展的前景,规划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要以在珠江三角洲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实现区域内产业链的基本配套,政策环境的基本完善,交通道路的基本畅通,使区域内的工业经济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并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全球性典范。 
  3.积极贯彻国内外市场并举的原则,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参与西部大开发,拓展中西部市场。积极帮助企业组团参加各种专业展,扩大深圳企业的影响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一批连锁商贸企业,鼓励连锁企业在国内一些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扩张,把深圳制造的产品扩展到国内的各个区域市场。依托优势产业培养和发展深圳的会展业,努力把深圳建成区域性的会展中心,培育一批品牌展览。重视国内外展览展销活动,对参展企业,应给予一定数额的财政补贴。对参加高交会或在深举办的专业展览的客商提供摊位费用减免的优惠。 
  4.强化地域优势,提升深圳的区域物流中心地位。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造现有物流设施,尽快建立以国际港口、国际机场、现代化客货口岸和场站为枢纽,以高速公路、铁路、水运为骨架的陆海空交通运输系统,形成与广东省乃至全国交通运输体系相衔接,与香港交通网络相协调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以物流的现代化推进深圳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把深圳建成华南地区第三方物流服务基地和供应链管理中心。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实现货运物流网、加工贸易网、商贸流通网的技术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建设以EDI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政府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5.大力培育发展国际采购市场。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知名工商企业在深建立采购中心,积极支持企业在深圳创办各种采购交易会,加速实现国内外物流服务市场的一体化建设,依托跨国公司和国外大的零售连锁企业的采购中心,开展OEM、ODM等多种形式的采购活动,积极为深圳的工业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服务,努力把中国(深圳)消费商品采购大会和深圳国际电机电子零部件采购展览会办成国际品牌的采购大会。 
 
 
 



文章来源: 山东济南商标律师

律师:黄学国 [济南]

山东知圣律师事务所

联系电话:18866829666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http://www.ip-lvshi.com/art/view.asp?id=812557741739 [复制链接]
All Right Reserved

山东济南商标律师


Copyright@2024 法律咨询热线:18866829666 网站支持:大律师网